爾時阿難承佛威神,於晨朝時入王舍城次第乞食。
爾時城中有一婆羅門子,孝養父母⋯⋯擔負老母,亦次第行乞。
阿難見之心生歡喜,偈讃此人。
有一梵志⋯⋯語阿難言⋯⋯「汝師瞿曇實是惡人。適生一七,其母命終⋯⋯逾出宮城。父王苦惱生狂癡心⋯⋯不知恩分而不顧録⋯⋯是故當知是不孝人。父王爲立宮殿,納娶瞿夷,而不行婦人之禮,令其愁毒。是故當知無恩分人。」
阿難聞是語已,心生慙愧。乞食已還詣佛所,頭面禮足却住一面,合掌白佛言:「世尊,佛法之中,頗有孝養父母不耶?」
爾時世尊 怡微笑,從其面門放五色光⋯⋯今欲爲諸大衆説大方便大報恩經⋯⋯以是因縁故放斯光明⋯⋯
尊者阿難⋯⋯即從座起整衣服,偏袒右肩胡跪合掌,而白佛言⋯⋯「願佛説之。」
時五百釋女⋯⋯往詣王園比丘尼精舍求索出家⋯⋯
時華色比丘尼問言:「汝欲出家者,我能度汝。」諸女聞已心生歡喜,即便隨從度爲弟子⋯⋯
時諸釋女長跪白師,願説在家衆苦因縁。爾時華色比丘尼,即入三昧,以神通力,放大光明照閻浮提。請召有縁天龍鬼神人及非人,於大衆中即自説言。
我在家時⋯⋯夫妻相將歸父母家⋯⋯中路有河其水瀑長⋯⋯荷負小兒以手牽持,其新産者以裙盛之,銜著口中即前入水。正到河半,反視大兒,見一猛虎犇走馳逐。開口唱喚口即失裙,嬰兒沒水,以手探摸而竟不獲。其背上者失手落水,尋復沒喪。其岸上者爲虎所食。
未久之間有大伴至。爾時伴中有一長者⋯⋯我即前問父母消息。爾時長者即答我言:「汝父母家昨夜失火,所燒蕩盡,父母亦喪⋯⋯」未久之間,有五百群賊即壞衆伴,爾時賊主便將我去。作賊主婦法常使守門。
後於一時,夫與群賊共行抄劫。爾時財主王及聚落,并力馳逐即還其家。
爾時,其婦在其舍内㝃娠生子。夫在門外再三喚已,内無人開門。爾時賊主⋯⋯即縁牆入⋯⋯「汝爲産故,危害於我,用是子爲?速往殺之。」爾時,其婦心生憐愍,不忍殺之。爾時,賊主尋拔刀斫解斷手足,語其婦言⋯⋯若不食者,當斷汝頭。爾時其婦以恐怖故即還食之。
其夫於後續復劫盜,爲王所得,即治其罪。治賊之法,要斷其命,合婦生埋。
埋之不固。於後夜時多諸虎狼,把發塚開食噉死尸,我因此故尋時得出⋯⋯時有長老婆羅門等,以憐愍心即語我言:「曾聞釋迦牟尼佛法之中,多諸安隱無諸衰惱⋯⋯」詣大愛道憍曇彌比丘尼所出家。
爾時轉輪聖王,爲求佛法故,於閻浮提遍處宣令:「誰解佛法?」皆云言無。到一邊小國中,有一婆羅門解知佛法。王遣使往诣婆罗门问言:「大徳解佛法耶?」答言:「解耳。」報言:「大轉輪王欲相顧命,惟願大師,屈神徳往至彼轉輪王所。」時轉輪王遠出奉迎之处。
婆羅門言⋯⋯「若能就王身上,剜作千瘡,灌滿膏油,安施燈炷,燃以供養者,吾當爲汝解説佛法。若不能者,吾欲起去。」
爾時大王⋯⋯脱身瓔珞上妙衣服,擧著一面端身正坐,告諸大臣諸小國王、五百太子、二萬夫人:「汝等今者,誰能爲吾剜身千瘡?」夫人太子及諸群臣,皆共同心而作是言:「我等今者,寧以利刀自剜兩目,終不能以手剜王身也。」⋯⋯時旃陀羅持牛舌刀就王身上。於眴速頃,遍體剜作數滿千瘡。
時婆羅門即便爲王而説半偈,謂興衰法:「夫生輙死,此滅爲樂。」⋯⋯爾時,大王即燃千燈供養大師,其明遠照十方世界⋯⋯其光上照乃至忉利天宮⋯⋯時忉利天王⋯⋯即下世間化作凡人,往詣王所。
有國名波羅奈⋯⋯波羅奈王⋯⋯王第一所重夫人⋯⋯第二夫人亦皆生男。王甚歡喜,即召諸臣百官并諸相師婆羅門等,占相吉凶。抱兒示之,便令立字。
第一太子⋯⋯名曰善友太子⋯⋯第二夫人所生太子者⋯⋯名之惡友太子。
善友太子導從前後,作倡伎樂,大衆圍遶,出城觀看。見有耕者,墾土出虫烏隨啄呑,善友太子遙見如是愍而哀傷。
小復前行,見諸男女自共織作,來往顧動疲勞辛苦。
轉復前行,見諸人民屠牛駝馬㓟剥猪羊。
轉復前行,見諸人衆網鳥餌魚,枉濫無辜強弱相陵。
太子⋯⋯悲涙滿目。世間衆生造諸惡本,衆苦不息。憂愁不悦,即迴車還宮。
善友太子,即使傍臣開王庫藏,以五百大象負載珍寶,出四城門外,宣令國土。其有欲得衣被飮食者,恣意自取而去⋯⋯善友太子言⋯⋯「夫孝子者,不應傾竭父母庫藏。我今應當自求財寶給足衆生⋯⋯」即集諸臣百官共論議言,夫求財利何業最勝⋯⋯復有一大臣言:「世間求利,莫先入海採取妙寶。若得摩尼寶珠者,便能稱意給足一切衆生。」
善友太子⋯⋯即入宮中上白父王。「子今欲入大海採取妙寶⋯⋯父母若不聽我入大海者,我當捨命於此終不起也。」
爾時波羅奈國,有一海師⋯⋯爾時波羅奈大王,往導師所,報言:「導師,吾唯一子未更出門,勞屈大師入於大海,願見隨從。」爾時導師即擧聲大哭:「大海留難辛苦非一。往者千萬,達者一二。大王今者,云何乃能令太子遠渉嶮道。」
爾時善友太子,莊嚴五百人行具,載至大海邊。爾時其弟惡友太子⋯⋯往白父母:「今我亦欲隨從善友,入海採取妙寶⋯⋯」至日初出時,善友太子撃鼓唱令。
即斷一鏁擧著船上。日日唱令至第七日,即斷七鏁擧著船上,望風擧帆。
得至海洲至珍寶山。到寶所已,善友太子即便撃鼓宣令⋯⋯「汝等於是善安隱歸,吾方欲前進採摩尼寶珠。」
爾時善友太子,與盲導師即前進路行一七日,水齊到膝。復更前行一七,水齊到頸。前進一七,浮而得渡。爾時導師疲乏悶絶躃地,語太子言⋯⋯「大海龍王⋯⋯耳中有一摩尼如意寶珠⋯⋯太子若得是珠者,必當滿汝本願。」爾時導師作是語已,氣絶命終。
東南方有一白銀山現⋯⋯此道在此山下⋯⋯太子於是東行一七,當有金山。從山復更前進一七,其地純是青蓮華。復前行一七,其地純是紅赤蓮華⋯⋯爾時善友太子,即入慈心三昧,以三昧力,即起進路踏蓮華葉而去。
以慈心力故,逕至龍王所止住處⋯⋯太子言:「大王,閻浮提一切衆生,爲衣財飮食故,受無窮之苦。今欲從王乞左耳中如意摩尼寶珠。」龍王言:「受我微供一七日。當以奉給。」
爾時善友太子⋯⋯得摩尼寶珠還閻浮提。時大海龍王,使諸龍神飛空送之。
得到此岸,見弟惡友⋯⋯爾時惡友次應守寶珠,其兄眠臥。即起求二乾竹刺,刺兄兩目,奪珠而去⋯⋯爾時善友,即喚其弟惡友⋯⋯如是高唱聲動神祇⋯⋯爾時樹神即發聲言:「汝弟惡友是汝惡賊,刺汝兩目持寶珠去,汝今喚惡友何爲?」
爾時善友太子,被刺兩目乾竹刺著。無人爲拔⋯⋯漸漸前行,到利師跋王國⋯⋯有一牧人名留承,爲利師跋王放五百牛隨逐水草⋯⋯中有牛王⋯⋯吐舌舐太子兩目,拔出竹刺。
善友善巧彈箏,其音和雅悦可衆心。一切大衆皆共供給飮食,乃至充足。利師跋道上五百乞兒,皆得飽滿⋯⋯時國王有一果園⋯⋯守園監語善友言:「爲我防護鳥雀,我當好相供給。」
善友防護鳥雀,兼復彈箏以自娯樂。時利師跋王女,將諸侍從入園觀看,見此盲人即往其所⋯⋯王女見已心生愛念,不能捨離。
善友太子兩目平復⋯⋯太子即取母書, 頭頂禮敬發封披讀⋯⋯爾時太子即作手書,具以上事向父母説。復以書繋其鴈頸,其鴈歡喜還波羅奈。
爾時利師跋王⋯⋯迎太子,還至宮中以女娉之。遣送往詣波羅奈國。
父母聞太子歸歡喜無量⋯⋯國上人民男夫女婦,聞太子入于大海安隱還歸,歡喜無量。亦皆出迎⋯⋯太子問訊父母起居訖竟,擧手高聲,報謝諸小國王及諸群臣國土人民一切大衆。
爾時善友太子⋯⋯於高樓觀上,手捉香爐,頭面頂禮摩尼寶珠,立誓願言⋯⋯以珠威徳,於閻浮提,遍雨成熟自然粳米⋯⋯次雨名衣上服珠環釵釧,次雨金銀七寶衆妙伎樂⋯⋯一切衆生所須樂具,皆悉充足。
爾時,有國號波羅奈⋯⋯王有三太子,皆作邊小國王⋯⋯
爾時,波羅奈大王有一所重大臣,名曰羅睺。羅睺大臣心生惡逆⋯⋯伐波羅奈國,斷大王命⋯⋯復遣四兵,往詣邊國,殺第一太子,次復往收第二太子。
爾時,守宮殿神語大王言:「⋯⋯軍馬不久當至,大王今者何不逃命去也?」大王⋯⋯微聲報虛空言:「卿是何人?但聞其聲,不見其形⋯⋯」報王言:「吾是守宮殿神。以王聰明福德,不枉人民,正法治國,以是之故,先相告語。」
爾時,其王生一太子,字須闍提,聰明慈仁,好喜布施。太子身黃金色,人相具足。年始七歲,其父愛念,目不暫捨。
爾時大王即入宮中,呼須闍提太子,抱著膝上,粗復驚起,而復還坐。爾時,夫人見其大王不安,似恐怖狀,即前問言。
爾時大王而自思念,欲投他國而有兩道。一道行滿七日乃至他國,一道經由十四日。即便盛七日路粮,微服尋出城外。復還入宮,呼須闍提太子,即出進路。夫人亦隨後從之而去。
爾時,大王本意盛一人七日路粮,三人共食。誤入十四日道,粮食已盡,前路猶遠。是時大王與夫人舉聲大哭⋯⋯正欲前進,飢渴所逼。爾時大王欲殺夫人,續其子命,太子捉王手發誓。
爾時須闍提諫父母言⋯⋯「欲借父王龍劍,就兒身上割三斤肉,分作三人分。二分奉上父母,一分兒自食之。」
爾時,太子於身體肢節間剜刮餘肉,用濟父母。餘命未斷,發聲立誓:「願我父母常得十一餘福。」發是願時,六種震動。爾時,天帝釋化作師子虎狼故,來問太子,能捨身供養父母處。
爾時,大王得達隣國,向彼國王說上事因緣。感其慈孝故,即合四兵,還與彼王伐羅睺。
爾時,大王即將四兵,順路還歸。舉聲悲哭,隨路求覓,遙見其子身體平復,端正倍常,即前抱持,悲喜交集。